陈巴尔虎往事(第一期)——               
解读老照片 电影院前的知青



旗电影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全旗惟一的一座二层楼和地标建筑,以巍峨的身姿雄踞巴彦库仁镇中央。左侧平房为中共陈旗委,右侧平房为旗人委驻地,为同一时代建筑。一直到80年代初,这里曾是全旗政治、文化、生活主阵地。重要会议、动员大会、演出、电影放映、公审等活动均在这里召开。           
这是一座典型苏式建筑,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面底,“斯大林式”建筑的国产化版本,可容纳300多人观看演出。特别是场场爆满的电影和乌兰牧骑演出令男女老少流连忘返。门口常卖冰棍、爆米花和炒瓜子等小吃,也是流动商贩云集之地。
这些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知青拍照相的多一些,20来岁爱美,有一点钱都去街里照个像寄给家里。我们选了几个知青的照片,他们都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也多次回到第二故乡陈旗省亲。
从电影院外观上能看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水泥墙上刷着汉蒙语语录、挂着领袖巨幅画像,电影院大烟筒上也用水泥雕了标语。在东侧墙壁上钻出的三个茶杯粗的售票洞口,几十年磨出了喇叭口,盘出厚厚包浆。
中央大街是土路,夏季泥泞不堪。没有路灯,晚上居民看电影需要结伴去打手电筒步行回家。抹黑胡同里赶路,冬季的牛粪包和夏季的雨水坑令无数人吃尽了苦头。
乡亲们,你们在老电影院门口照过相吗?评论区晒一晒啊。

1970年秋,巴镇牧副队出纳员宋家珍在电影院前。天津知青,1971年经旗里推荐去了天津卫校,在天津儿童医院退休。唐为民摄

1970年秋,巴镇牧副队天津知青许泽辉在旗电影院门前 ,她1974年离队上大学,后来从天津消防设备总厂退休。唐为民摄

1970年秋,左起:天津知青许泽辉、申雪琴、宋家珍、孙迎春在电影院前合影。

左起:申雪琴、宋家珍、许泽辉。

她们是1969年5月下乡到巴镇牧副队的天津女知青,她们学校有14个同学分在巴镇牧副队,这一天她们一个寝的4个女同学拽上队里的摄影师小哥唐为民从巴镇东山岗驻地骑上马浩浩荡荡来到电影院前合影。这些马都是牧副队集体的马匹,不用时放回马群。学习骑马是牧区知青必修课之一。
照完一张合影四个女生骑马狂奔一阵想回来再拍单人照时孙迎春不慎摔下马来,头有点晕就没拍成单人照,三个女生又匆忙拍个合影,每人拍了张单身照后就陪她去接生婆苏太太家,她用毛巾把孙的头围起来,攥着拳头在小孙的头上敲了几下,吐了几口就缓过来了,这是草地蒙医治疗脑震荡的传统疗法,也有使用红绳攥头木棍敲击红绳的。一行五人惹了祸灰溜溜牵着马回队里了。
四个女知青在牧副队院里合伙养了四只鸡吃蛋,但总是出工,鸡就饥一顿饱一顿了,慢慢就剩下一只了。孙迎春受伤后,姐仨就让唐为民把这只鸡杀了给她炖汤喝。她是牧副队的专职挤奶员,每天四点多就要起床,干的活最累,在大家的照料下孙迎春很快就恢复上岗了。
这四人骑马照是电影院东南的政府广场旗杆下拍摄的,对面是百货、托儿所、新华书店、银行、邮局的平房,临路有个宣传架,书写有蒙古语语录和巨幅像。
女知青扎着清一色的“俩小辫”,都18岁。穿着朴素的劳动服,朝气蓬勃。她们裤脚似乎都比正常裤子短一些,这是为防止劳动中泥水飞溅,牧区都这样装扮,看似彪悍了一点儿。这些女知青照片为同队天津知青唐为民使用天津产东方S1型135相机所拍,留下了大量照片。当初陈旗尚无照相馆,得拿到海拉尔市冲洗,没半个月是取不回来的。

1971年冬季陈旗育新马场知青陶道借用政府马圈马匹在旗电影院门口留念,这一年15岁。这套衣服是知青办发的。海拉尔民族用品厂生产全套的香牛皮鞍詹,桦木鞍具和马镫、铜环提供牧区。但为了降低成本,生产队只买海拉尔产的香牛皮鞍詹,这个自己做不了,在买陈旗木器厂产的桦木鞍子,供销社的马镫子,知青们自己熟制笼头、水勒、肚带、胸带、缰绳、镫带等皮具组配。

1972年冬季,旗育新马场知青从左至右:陶道、陈永清、白乙拉骑着健康的马(鼻疽马第二代,蒙古马改良马)回到电影院门前。知青陈永清从马场光荣入伍,因部队派来采购肉食回乡与安达合影。

1974年夏季, 斯琴(左)与陈旗红卫中学高二(毕业班)同班同学斯日古楞在电影院门前合影,当年俩人均为18岁。第二年斯琴下乡到西乌珠尔三队当知青。斯日古楞下乡到东乌珠尔额尔敦乌拉队当知青。达如摄影(原呼伦贝尔日报社记者)

有一次记者哥哥回来了,要给堂妹照相,斯琴就领着红卫中学同班同学斯日古楞来到了电影院前留下了这张合影。因为有记者哥哥,她们家借光照了很多照相,清晰又专业。这时候的电影院墙壁上我们似乎能看到形势的一些变化。左面的旗委建筑拍出了一半,以电影院为中心,在布局上仍延续了“以左为尊”传统,建筑举架高大,窗口细高、壁炉式烟筒造型等仍受到了俄式建筑的影响。1956年开始的全国连续12年绿化运动成果在城镇显现,巴镇绿化树种虽然为单一的榆树和杨树,但道路两侧树木已郁郁葱葱。
从画面看都是两人梳着流行的中分过肩三股双麻花辫和稀疏的刘海,穿着“的确良”衬衣和“迪卡”裤子,显然是这个时代夏季正装。她们俩是班级里第一批入团的,斯琴佩戴着团徽,从服饰难以看出是高中学生,劳动经历透出成熟干练和坚毅的气质。虽然只有广播和电影,城市流行的元素在边疆牧区的年轻人中迅速传播。
闺蜜俩背对地标,在水一方,摆好姿势,面向镜头不约而同的挽起袖子,晒出了狠货-上海牌机械手表。
2007年的旗电影院。

2007年夏,天津知青回乡省亲,在牧副队原址下留念,左起:唐为民、宋家珍、许泽辉。

该旗为陈巴尔虎旗天津知青举办联谊活动的彩旗,独具地域特色。



征稿启事

居民朋友们:
旗博物馆征集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反映我旗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团结、革命军人(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反映牧区生产生活的老照片。民俗节庆、大家庭合影、风光、市井、街道、建筑、厂房作坊、店铺、餐饮等各行各业的黑白、彩色老照片均可。本旗居民可送老照片或底板在博物馆扫描后取回原件,也可提供翻拍、扫描件,并提供故事线索。提供即授予版权,博物馆选用后在公众号陆续发表,用于今后展览、研究和图书出版等事项,有明确作者的,署拍摄者姓名。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联系人:巴拉金 

电   话:13948098982  

邮   箱:120132662@qq.com



撰文:特木其勒

编辑:呼格吉乐

审核:特木其勒



转载请注明来源:陈巴尔虎博物馆公众号


0
0
打赏
收藏0